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6:23 点击次数:161
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与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《潮商名贤谱》新书演讲会,2025年4月4日下午在NUS举行。云茂潮中华文化中心副主任杨妍研究员主持,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接受主讲人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赠书。人文学院副院长孙传炜和李志贤、黄贤强、钱继伟、周陶沫、黄彦杰等教授,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助理馆长张慧梅博士,及NUS、NTU数十位研究生、博士后等出席会议。新加坡前国会议员成汉通先生也出席了会议,并以“聚焦潮商,纵论华商”概括主题。
《潮商名贤谱》为商人与企业家树碑立传,直溯其源,司马迁《史记货殖列传》是也。潮商,号称500年不败的地域商人群体。龙教授从历史脉络下比较了潮商与传统商帮领军之晋商、徽商,近代以来在上海和香港举足轻重的宁波商帮,活跃于南洋的闽南、福州、广府、客家、海南、广西等各大商帮,及当代活跃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人,各有特色。
南洋潮商群体的介绍从新加坡开始。19世纪中期的佘有进,20世纪前期的林义顺,可谓筚路蓝缕,以甘蜜、胡椒到橡胶等种植园开发新加坡。1860年总人口仅8万多,1931年55.7万,人口数量与经济水平不仅低于香港,更远逊于上海。1965年新加坡被迫建国时,人均GDP落后于缅甸(分别为560美元、780美元),如今,新加坡人均GDP已跃居世界之首,这其中华商的贡献居功至伟。
南洋其他国家尤其是泰国的潮商,对所在国经济发展贡献卓著。一批家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成长,高楚香、高学修、高绳芝家族在泰国、日本、潮汕的发展;陈慈黉、陈立梅、陈守明家族企业近两百年在南洋、香港和潮汕长盛不衰;谢易初家族的正大卜蜂集团迄今投资遍布一百多个国家,尤其在中国成为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。六七十年代以来,南洋华商呈现出“小企业无处不在,大企业集团举足轻重”的特征,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引人注目,这是欧美与世界其他地区华商少见的现象,也受到学界的非议。龙教授根据深度调研,做出了经济学的解释。
造福社会,家国情怀,潮商大力支持家乡与祖籍国的经济发展,泰华商业世家廖公圃、廖锡麟父子,谢慧如、郑午楼,香港商界光辉庄静庵、林百欣,都是潮商杰出代表。全书开篇的庄世平先生,其“金融世家南天一柱,改革开放邦国功勋”的事迹,更是感人肺腑,催人泪下。
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传统中国的商人与市场、新加坡与南洋潮商的历史事迹、海外华商与中国改革开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。